作者:云尔兰猛犬 从远古时代的青铜技术和物质生产判断,古蜀文明的精致复杂明显优于同时代的豫中食人文明。古蜀与周人的联盟摧毁了商人食人政权,开启了真正的华夏文明。古蜀国的文化具有现代彝人的某些特征,相对于古典华夏的另类程度甚至超过了楚人。暴秦通过石牛道灭蜀、巴,吞苴。开明十二世及王世子殉国。暴秦攫取了巴蜀的财富,从而奠定了对诸夏的优势。暴秦筑都江堰的目的并非有爱于巴蜀,只是为了将享受蜀身毒道贸易线的巴蜀商业文明改造为供养秦帝国侵略军的粮食产地。蜀国残民南下,逃往滇池,又经泸江进入越南北部,率瓯越部族征服当地的雒越部族国家文郎国。巴蜀开明王室后裔泮自称安阳王,建甌雒国,蜀人余部对暴秦的抵抗一直坚持到六国灭亡之后的赵佗南征。古巴蜀文化如同印加文明一样遭到中国侵略者的彻底抹杀。 秦、汉帝国对巴蜀的渗透与控制仅仅浮于表面,享受身毒道贸易红利的巴蜀人仍然享有富饶的财源,新莽代汉。王莽妄图把国有化经济体制强加巴蜀,却因为滥行暴政导致了自己的灭亡。贤吏公孙述劝说巴蜀父老,一起驱逐掠劫成性的外来军队,带领巴蜀完成了伟大的复国战争。成家巴蜀政权忠实地采取保境安民政策,将国家安全托付给陇西的缓冲国。重建汉帝国的刘秀并不愿意放任巴蜀人民走向自由,夺取陇右后就对成家巴蜀进行了灭国性总攻。成家帝公孙述深深明白中国人的承诺不可信,拒绝了刘秀的诱降(被刘秀诱降者多横死),率领巴蜀父老进行无比壮烈的抵抗,击毙了侵略军头子来歙、岑彭,成帝壮烈地在成都保卫战中壮烈殉国。中国侵略者吴汉为了发泄对巴蜀父老的愤怒,先欺骗性地假装维持秩序,等待成都父老以为已经无事时(三天后)突然屠城。中国人对巴蜀人又欠下了暴秦灭蜀后的第二笔重大血债。

作者:云尔兰猛犬 坎通尼亚文明作为百越系文明的一只,一直幸运地浸润着大海的恩赐。 与史前时代物质简陋、暴力嗜血的豫中小邦不同,古粤人的文明有着低烈度的战争和高度精致的物质、精神生活。暴秦入侵岭南,企图将编户齐民的枷锁套在自由的古粤人的颈部,却遭到了粤人的殊死抵抗,“夜攻秦,大破之,杀尉屠睢,伏尸流血数十万。”中国侵略者在领教到自由的粤人不可征服的这个道理之后,不得已而选择向岭南这片神圣的土地低头,转向粤化的道路。赵佗保境安民、决裂岭北,一个以坎通尼亚为核心,包含桂尼士兰、越南领土在内南越国正式成立。 项羽败死,东亚封建体系重建失败,继承制的汉帝国很快就把侵略目标对准了包括南越在内的诸南。卑鄙的汉武帝采取斯大林吞并东欧的色拉米香肠战术,对诸南步步蚕食,各个击破。当夜郎、闽越、滇国都被汉武帝的阴谋玩弄于鼓掌之间时,只有伟大的南越爱国者吕嘉丞相识破了中国侵略者的诡计,发动了一场伟大的捍卫国体的革命,处死了张学良洪秀柱的前驱樛氏。卫国战争虽然失败,汉帝国的流官却陷入了南越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贪婪的中国侵略者不仅勒索南越的珍宝,甚至连南越妇女的长发也不愿意放过,肆意“缚妇女割头取发”。中国人在粤人的步步复仇攻势下,从丢失珠崖(海南)到丢失整个交州(坎通尼亚与桂尼士兰)。粤人成功击毙了侵略者朱符,拥立土豪士燮进入第二个自立时代。

作者:云尔兰猛犬 吴太伯的传说,体现了古代吴人的内亚殖民性。吴越二字虽为同用,实为诺曼英格兰与撒克逊英格兰的差别。楚人流亡者帮助吴人改进军事技术的记载,体现了秩序的西来性。吴人后来居上,反而挫败了老牌东亚帝国主义强国齐、楚,成为了东亚推戴的诸夏霸主。却不料越人乘其背,夫差王室一败,不复有吴。越王勾践借机穿上了夫差的诸夏霸主的旧衣服,墨子都不得不承认齐、晋、楚、越四分天下的东亚格局。但越王始终不过百越之一系,越国也只不过是百越领主联盟结为的封建政权,当越王无疆效仿夫差、勾践的危险扩张政策,企图把越人的膏脂浪费在中原的争霸修罗场时,自然遭到了可耻的失败。 楚人杀害无疆,却并不能在自由的百越建立有效的统治。百越领主联盟虽然损失了部分土地,但封建主义的有机性保证新秩序中心不断产生。项链散落,珍珠遍地。树干砍倒,旁支衍生。东海(东瓯)国与闽越国保存了越人的元气,成功地在秦灭六国、秦国覆灭、楚汉战争的大洪水中保证了本土的安全与自由。卑鄙的汉武帝对东瓯与闽越进行吞并的同时,也不忘记把大量高层越人强制迁徙至江淮地区。留在本土的吴越人民仍然坚定地抵制编户齐民的枷锁,让中国侵略者在吴越的统治陷入了长期的战争状态。

作者: 大不列滇Setanta 我们今天讲晋兰的历史,首先就要给晋兰下一个定义。广义历史上的晋兰的文化圈并不仅仅包括“山西省”的范围,除了“山西省”的朔方、河东、泽潞、雁北等地区外。他还包括南蒙地区的察哈尔、绥远,中原地区的豫北一部分。了解这些基础历史,才能更好的理解晋兰民族在历史上创造过的辉煌奇迹。 晋兰天生就具有内亚性与华夏性的双重属性,而且前者一向大于后者。内亚周人团结东亚诸部落消灭殷商食人族之后,通过封建殖民塑造了全新的华夏文明。汾水谷地是传说的晋人始祖唐虞的发源地,似乎跟史前时代的周人颇有渊源。殷商覆亡前夜,这里沦为一系列残暴战争的台风眼。殷商讨伐西北蛮族的战争、周人辅弼殷商讨伐西北蛮族的战争、周人剪除殷商诸侯的战争相继扫过。为了保卫尚在襁褓中的诸夏文明,晋国深入敌后,扮演了周人北方的前线探险家角色,而且地缘形势远为险恶。晋人身后没有鲁国这样的大本营。周围的霍、魏小邦形同附庸,发挥不了辅车相依的亲邦作用。晋人保卫两周为代表的华夏文明,两周却不能支援晋人。王灵不及,拜戎不暇。然而,这支孤军无比重要。汾水河谷和渭水河谷是彼此相通的双子系统,几乎没有天然屏障可言,顺流而下就能轻易渡河,由汾水流域进入渭水流域。没有唐叔一系的牵制,戎人不难逆转牧野之战的路线,将战争带进周人的王畿。晋人非常清楚自己的特殊性,不大尊重宗法制度,始终跟戎狄文化关系暧昧。曲沃形成尾大不掉的格局,最终造成小宗灭绝大宗的惨变。周平王弑父,在东亚诸国引发了多米诺骨牌式“礼崩乐坏”,晋人戎风最盛,灭宗周诸侯最多,最终在河水北岸奠定了普鲁士式的超级大国。诸夏与宗周面临“楚蛮”的威胁,不得不重新乞求晋人的保护,晋国国君晋文公作为诸夏联盟盟主狠狠打击了楚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弭兵之会,晋楚两国的务实性外交确立了未来长达近百年的东亚晋楚并霸的两极格局。

作者:沙頭陀 晋王李克用完成解救东亚于流寇大洪水的义举后,仅仅试图恢复大晋的表里山河的地缘完整性,并无兴趣染指中国。中国是晋国输出秩序的最大受益者。中国流寇的余孽朱温却设毒计陷害李克用,引发了晋国和中国的连绵争斗,并逐步升级为对帝国的优孟衣冠的争夺。后唐消灭后梁,就是沙陀武士的内亚殖民政权取代了流民佣兵的中国本土政权。随后的后晋、后汉也都是沙陀殖民政权。 后汉高祖刘知远去世后,幼子刘承佑继位,即隐帝。后汉朝政被郭威等一班权臣把持。高祖之弟刘崇时任河东节度使,以宗室身份领有雄藩,受到朝中权臣的疑忌。刘崇听取大臣的建议,加强武装,充实府库,停止上交财赋,为应对后汉的变乱做了积极筹备。 不甘做傀儡的隐帝试图诛杀权臣,掌握军权的郭威得悉后,以清君侧的名义攻入汴梁。这支军队甫一亮相就展现了浓厚的流氓无产者色彩,入城后大掠两日。汴梁几乎为之一空。隐帝也被乱兵所杀。中国市井流氓出身的郭威控制了后汉朝政,但他缺乏威望,难以得到皇室和朝臣的支持,尤其难以控制各藩镇,不敢贸然称帝,于是诈称迎立刘崇之子刘赟入京为帝。刘崇为其所惑,没有及时出兵太行控制险要。郭威控制住局势后,杀死刘赟,建立后周。后周虽然分流了沙陀集团的一部分力量,但已转变为流民佣兵势力主导的中国本土政权。 刘崇在晋阳称帝,延续后汉的法统,世称北汉。北汉是纯粹的沙陀武士政权,也是纯粹的晋人本土政权。后汉的灭亡和北汉的成立标志着沙陀武士和中国流氓无产者雇佣兵的力量对比发生逆转,后者凭借数量优势压过了前者的质量优势。在一系列沙陀国家中,北汉是最小的,只占有现在的山西中部和陕北一隅。这个小国在中国历史里毫无存在感,只在“顺应历史潮流完成统一”的叙述中一笔带过。晋人捍卫独立的奋斗、亡国的屈辱都被轻易抹杀。中国的大一统主义不但吞噬各邦,还夺去他们理所应得的荣耀。对于晋人来说,北汉是晋国自唐玄宗以来的由突厥-粟特人主导的第三次内亚化的尾声,也是晋人的沙陀国家的落日余晖,必须为之树碑立传。 怀着国仇家恨的世祖刘崇急欲雪耻,自知国力单薄,于是遣使契丹,主动提出“称侄纳贡”的条件,要求建立同盟。面对必欲除己而后快的中国,北汉需要强援,契丹也需要北汉作为缓冲国。遏制和打击中国是晋辽的结盟基础。不过,两国的实力相去甚远。没有契丹的援助,北汉无法支撑。这决定了同盟关系是不对等的,契丹是北汉的保护国,北汉对契丹采取事大政策。以如今的国际格局比拟,两国关系犹如台湾之于美国。晋王李克用与耶律阿保机五十年前就曾在云中结为兄弟,订立针对中国的盟约,可惜被朱温的收买和耶律阿保机的不守信破坏。时移世易,晋国不再有往日之辉煌与强大,两个内亚民族的再次结盟却十分稳固和持久。在北汉存续期间,雁门南北虽然分属晋辽,对付中国时有如一体。 当年北汉军就联合契丹军南下,进攻河汾,遭到挫败。柴荣代郭威后,世祖亲率北汉军联合辽军进攻上党,在襄垣取胜,又南攻泽州。柴荣率军北上,两军战于高平。世祖轻敌急躁,指挥不当,北汉军大败而归。狂妄的柴荣想一举消灭北汉,乘胜追击,攻占北汉半数州县,围困晋阳达两余月,但是再无进展。后周军士气低落、缺粮少饷,开始抢劫民众,遭到晋人武装反抗。不久契丹军击败了忻口的后周军。难以支持的后周军撤军,北汉州县全部恢复。高平之战被中国文人粉饰成空前辉煌的胜利,其实只是一次遭遇战,并没有改变汴梁和晋阳的对峙格局。柴荣苦于后周军的疲弱,另外组建了一支禁卫军。在这次调整中,赵匡胤依靠高平之战中的表现,踩着晋人的尸骨被提拔为高级将领。 世祖刘崇忧愤成疾,不久去世,纵观其一生,虽有若干决策失误,但不失为一位伟大的爱国者。他为晋人留下了两项遗产,一是果断与中国切割,奠定了北汉国的基础,二是策划了晋辽联盟,确立了联契丹抗中国的国策。 睿宗刘钧即位后,更加注重内政,对外也采取更加现实和明智的政策,虽然仍与中国有若干小规模冲突,但是整体上放弃了南下的战略。北汉雪耻未果,上党人和河汾人(晋人在南部的两支)也无法从中国的奴役挣脱。中国君臣这时却在筹划统一,根据“南人懦怯”、“惟并州为必死之寇,不可以恩信诱,必须以强兵攻之”的判断,制定了先易后难的战略,先后对后蜀、南唐用兵。这一时期南唐、后蜀与北汉频繁联络,约定抗周。虽然三国互不相接,难以有效合作,但是携手共抗中国帝国主义的尝试值得肯定。 柴荣猝死后,赵匡胤兵变篡周,建立宋朝。上党的昭义节度使李筠策划反宋,为周室复仇。睿宗听说后,联络李筠共同攻击宋朝。李筠向北汉称臣并请求援助。李筠虽是太原人,但只是机会主义地与北汉联合。北汉也只派少数北汉军援助。两军决战于泽州,宋军获胜,李筠自焚,随军的北汉宰相卫融为宋军所擒。赵匡胤斥骂卫融,他回应“陛下纵不杀臣,臣亦不为陛下用,终当间道走河东尔”,赵匡胤以刑戮相胁,卫融大叫:“今之死正得其所尔”,表现了对北汉的忠诚。赵匡胤服其忠烈,才未加害于他,但是处死了数千北汉援军。睿宗一系列的政治举措,包括贸然支持李筠,引起了契丹很大不满,好在同盟关系并没有因此动摇。 北汉军和宋军随后又在辽、石等州进行了一系列战斗。赵匡胤还遣使劝降:北汉与周有深仇,不肯投降情有可原,如今宋已代周,为什么还抗拒中国?面对中国人的流氓逻辑,睿宗的回应绵里藏针:“河东土地甲兵,不足当中国之十一,区区守此,盖惧汉室之不血食也。”此后,赵匡胤大力整顿和加强了禁军,但是面对晋辽联盟仍缺乏信心。侵吞富庶的南方各国来充实财库,为侵吞北汉做准备,就成了他的自然选择。与此同时,宋军也没有放松对北汉的侵扰,期间还夺占昔阳,并改为平晋军。 北汉地狭民寡,又在宋朝压力下维持着一支庞大的军队,民众并不宽裕,财政相当困难,连宰相和节度使都只领着微薄俸禄。宋朝为了削弱北汉不择手段,在正规战之外还采取中国人污蔑日本人使用的三光政策。宋军不断派出游兵侵扰北汉,掳掠民众,以断绝北汉的士兵和粮食的来源,还骚扰商道,焚烧北汉的军寨和城邑。当时的平遥城、寿阳城都被宋军烧毁。宋军的暴行给晋人造成了无数背井离乡、骨肉分离的悲剧,也让原本就困窘的北汉经济雪上加霜。 睿宗起用了擅长理财和经营的五台山高僧继颙。继颙本是卢龙节度使刘仁恭之后,在五台山出家后,归化北汉,并成为土豪型的宗教领袖。他将讲经所得的大量布施捐给国库。他还在五台山区开矿炼银,极大地缓解了北汉的财政困难(北汉财政十之有四取之于此)。继颙还是内亚贸易的先驱者。他凭借地缘及其家族与契丹的关系发展晋辽贸易,特别是每年从契丹换回几百匹优质战马,解决了北汉的燃眉之急。北部的贸易路线可谓北汉的生命线。北汉支持二十九年之久,离不开继颙的苦心筹划。 睿宗还起用了山东客卿郭无为任宰相。但是这个被北汉大度接纳的云游道士是一个无德浪人,不久就在北汉上演了一场农夫与蛇的故事。睿宗病逝后,养子刘继恩即位,在位仅两月就惨遭宫中的侯霸荣谋杀,凶手又被赶来的郭无为杀死。悬案不了了之。随后,郭无为反对立与契丹关系密切的世祖嫡孙刘继文为新君,坚持拥立睿宗的另一养子刘继元。就在同一时期,宋军中止了先南后北战略,突然大举进攻北汉。 考察涉案人的背景,不难推测这几件事很可能出自宋朝的幕后操纵。郭无为入仕北汉前曾投郭威,其间结识了赵匡胤。侯霸荣早先从中国流窜到北汉做强盗,受北汉招抚,因出身太low不得重用,于是转投宋朝,被赵匡胤提拔为高级侍卫,随即再度逃奔北汉,并被郭无为任命为供奉官。显然,侯郭两人都是中国间谍。赵匡胤的如意算盘当是趁北汉政局变动,通过里应外合,兵不血刃拿下北汉。只因联络不畅配合失败,郭无为才杀人灭口。中国人使用这种险恶的伎俩倒是不足为奇 — — 中共也有类似的通过匪谍颠覆台湾的计划。

大衛·艾默《被隱藏的中國:從新疆、西藏、雲南到滿洲的奇異旅程》 中共的民族政策最直觀的體現,一般人首先會聯想到每年“兩會”(全國人大和全國政協會議)上那些披紅戴綠的少數民族與會者 — — 由於他們身穿艶麗的民族服裝,常常會成為攝影記者追拍的對象,官方媒體也樂於展示這些眩目的視覺效果。其實,他們平時從來不穿這些服裝,這是一年一度的嘉年華的禮服,其目的僅僅是為了顯示這些服裝還沒有遁入歷史和少數民族的生活有多麽幸福快樂。 如今,中共的文宣部門也懂得“與時俱進”,炮製出名為「五十六朵花」的女子偶像組合,欲與日本、南韓的女子偶像組合一爭高下。「五十六朵花」由五十六名十六歲至二十三歲、來自各民族的少女組成,官媒宣稱這是「全球第一組合」。新華網報道說,「五十六朵花」由文化部主管的東方文化藝術院宣傳部分管,日前在「CCTV五十六朵花中國夢最美麗」大型文藝活動上首次公開表演,驚艷全國。她們身穿白色T恤,演唱國家形象主打歌《中國夢最美麗》,部分團員即場演奏古箏、琵琶、揚琴等樂器。「五十六朵花」又號稱全球成員最多的流行演唱組合,其導演稱「五十六朵花」沒有像日本、韓國的女子組合般討好市場,而是以民族情感為核心,宣揚中國正能量及民族文化。然而,民間毫不買賬,網友直言說,好似昔日的文藝兵,又調侃說“遠看以為是大媽跳廣場舞”,斷言「一定沒市場」。

陳奕廷《傘裡傘外》 香港評論家鍾祖康說過:“熊貓成為中國的國寶,絕不是無條件的,那條件就是絕對不能有政治訴求。如果四川的熊貓突然能講人話,搞抗爭,說要行動自由婚姻自由,牠們還會是中國國寶嗎?”若將“熊貓”替換為“香港”,這個結論也是成立的:香港成為中國的國寶,絕不是無條件的,條件就是放棄“兩制”回歸“一國”。如果香港人要普選、要法治、要新聞自由、要學術自由、要宗教信仰自由,甚至還要對中國的六四屠殺、李旺陽之死、劉曉波之囚等事件“說三道四”,那麽香港立即會被貶為“臭港”,中共將以上海、廣州、深圳取而代之,甚至在中環上演當年在天安門早已嫻熟的屠殺。 香港問題是我多年來一直矚目的焦點,從二零零三年第一次到香港訪問,至二零一零年為止,我前後十多次到訪香港,停留的時間加起來有數月之久。我曾親身參與香港的七一大遊行,那是我第一次在名義上屬於中國的土地上享有遊行示威的自由。當我逃離中國之後,香港似乎也向我關上大門。港府是否將我列入拒絕入境人士的“黑名單”,港府從未公開承認,我亦不得而知,但“你不能入境香港”的說法早已從各種渠道傳入我耳中。不能身臨其境,便只好退而求其次,陳奕廷的《傘裡傘外》成為我觀察和研究香港問題的重要參考書。